明明來了又走了,胚胎停育究竟是什么原因?
胚胎停育就像在種地時播種下一顆種子,給它澆水施肥盼著它長大開花結果?墒怯幸恍┬》N子剛冒出嫩芽來就不再繼續長大了,這對準媽媽來說,無疑是很大的打擊。
其實,除了染色體本身有問題導致的胎停育,準媽媽身體的一些隱患也是導致胎停育的罪魁禍首。在準備懷孕前,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、調理身體、孕前檢查等方式,把這些隱患降到最低。
胚胎停育誰之過?
支持胚胎發育的孕激素在懷孕最初8周,來自媽媽的卵巢,8周之后來自胎盤。如果準媽媽卵巢功能不好,懷孕后體內就無法分泌足夠的孕激素來維持胚胎的發育,就可能導致胎停育的問題。因此,女性朋友如果存在月經不規律、黃體功能不佳的情況,最好調理身體,改善了內分泌失調的狀況后再準備懷孕。對于因為黃體功能不佳導致過胎停育的準媽媽,再次懷孕時最好盡早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孕激素,以維持正常的激素水平。
除了黃體功能不足,另一個因為內分泌紊亂導致胎停育的重要原因就是甲狀腺功能異常。準媽媽如果存在甲亢或是甲減的問題,都可能導致胚胎停育、流產或胎兒畸形。因為很多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并沒有明顯癥狀,建議準媽媽在孕前檢查時,最好進行相關的檢查,加以排除。
先天或后天的子宮異常有很多類型,比如子宮縱膈、子宮肌瘤、宮腔粘連等,都存在導致胎停育的風險。好在很大一部分的子宮異常問題,都可以通過B超等婦科檢查及時發現,在懷孕前治療和改善。因為子宮異常導致過胎停育的準媽媽,一定要首先治療好子宮的相關疾病后,再準備下一次的懷孕。
通常在孕前檢查或是孕早期產檢時,醫生都會建議準媽媽進行優生五項的檢查。通過對病毒抗體的檢查,來判斷準媽媽的身體是否處在某種病毒的急性感染期。如果準媽媽處在風疹、巨細胞或是弓形體等病毒的急性感染期,的確可能導致胚胎的畸形或死亡。建議準媽媽度過急性感染期,IgM抗體轉陰后,再受孕比較妥當。
隨著準媽媽年齡的增長,導致胎停育的幾率也會逐漸增加。最新資料顯示,準媽媽年齡處于20~30歲之間,發生胎停育的幾率只有9%~17%;如果到35歲,比例就上升到20%;40歲比例上升到40%;到45歲時,比例就高達80%了。
發生胎停育的風險也會增加。因此,一旦發生2次以上自然流產,一定要查清原因,積極治療,以免影響再次懷孕。
可能導致胚胎停育或致畸。因此,整個孕期,準媽媽都應該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準媽媽在懷孕早期如果自行胡亂服藥就有導致胎停育的風險。因此,如果是計劃懷孕的準媽媽,應該了解在孕早期出現嗜睡、頭疼,甚至低燒等類似感冒的癥狀,可能是孕期反應的表現,用藥一定要謹慎。
如果準媽媽體內葉酸濃度過低,會增加6~12周胎停育的風險。因此,建議準備懷孕的未準媽媽從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小劑量葉酸。
胎停育給夫妻雙方都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。建議發生2次以上,就應盡快完善相關檢查,積極查找原因,針對病因進行治療,以保證再次懷孕能夠順利。